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友中心» 校友活动» 日常活动

业精于勤——采访1992级本科校友周舫

青春时代
    周舫校友是1997届本科毕业生。
1992级是法学院五年学制的最后一批学生,周舫校友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度过了难忘的一年。部队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封闭环境中同学间的关系反而更好。在石家庄陆军学院,他们边训练边上课,如英语、语文、法理学、军事地形学等。周舫校友对军事地形学尤其感兴趣,经他的描述,那门课的考核方法颇像现在流行的“定向越野”。

北大记忆
    一年的军事训练结束后,周舫校友开始了燕园的求学生活。
    从1993年起,法学院不再分专业,而是分方向。在选择的方向修足必修课后,还可以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周舫校友选择了国际法方向。
    周舫校友记得,当时的求学生活比较清苦,生活费不多,既要吃饭又要买书。周舫校友住的38楼很老旧,“斩妖台”留下了历史的印迹。六人一间的宿舍虽然拥挤,但同学的关系都很融洽。
    当时北大的社团活动已经很丰富,注册活动的就有300多个。周舫校友参加了很多社团,曾任法学社副社长。但周舫校友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和薛莎莎、黄琨、唐应茂一起创立的学思社,当初的小伙伴如今都已是业内的优秀人士。在几个人的努力下,学思社的活动风生水起。他们不仅办讲座,还组织同学翻译法律文章、印制学术小册子,在同学中颇有影响。

恩师难忘
    在学术方面,讲授国际组织法的饶戈平老师对周舫校友影响最大,周舫校友的毕业论文关注的即是国际组织法领域。周舫校友也很感谢讲授企业公司法的甘培忠老师。经甘老师推荐,周舫校友大三时在《中外法学》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新三会、老三会”的文章,这在学生中是非常少见的。
    周舫校友还回忆了很多恩师——讲授经济法的刘瑞复老师、讲授税法的张文老师、讲授法制史的赵昆坡老师、讲授法医学的李宝珍老师,都已退休;讲授行政法的姜明安老师,讲授法理学的周旺生老师,讲授比较法的贺卫方老师,讲授司法精神病学的孙东东老师,仍活跃在教学一线。周舫校友对这些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受益北大
    周舫校友首先提到的就是北大丰富、开放的课程。当时全校的课程名录及教室都装订在一个大册子上,册子放在教材中心,任何人都可以查阅。周舫校友旁听了很多外院系的课程,学到了关于国际政治、外交、货币、银行等的知识,受益匪浅。
    周舫校友对三角地也记忆颇深。当时没有互联网,讲座信息、自我宣讲都张贴在三角地的告示栏。每天中午吃完饭,大家都会去三角地转一圈,看看有什么新鲜事。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三角地承载了老北大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周舫校友认为,北大给了他怀疑、思索真理的意识,北大充满了理念、人性、激情的思想交锋。在老师的启发下,北大学生通过探索,得到自己的思考。

以法为业
职业生涯
    周舫校友的职业经历丰富。毕业后他选择了外交部,在条约法律司五处负责国际环境法方面的事务。后来由于不喜欢固化的工作环境,周舫校友辞掉了许多人眼中的铁饭碗。经过三年的解密期,周舫校友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了LLM,回国后进入律师事务所。考虑到中国的司法环境,周舫校友选择了非诉部门。
国内大型律师事务所
    周舫校友目前所在的君合律师事务所是国内大型的律师事务所,新人的晋升途径是律师助理-初年级律师-中年级律师-高年级律师,之后经过合伙人会议投票成为合伙人。
律师的工作十分辛苦,文案做多了也显得比较枯燥。周舫校友谈到,学透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经验分享
    周舫校友认为,初入律师行业的新人要花力气“练内功”——专业技能和素养,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情商、负责、勤奋缺一不可。周舫校友特别强调,语言能力不仅要求英文流利,更要求中文精到——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精准的含义。
    在变革的时代,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尤为重要。中国当今的法律变化非常快,既给了律师很大的空间,也留下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律师要预测法律的发展方向,把握好平衡,凭借专业能力和责任心,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合伙人
    在很多法学院的毕业生看来,成为合伙人就是选择律师道路上的奋斗最高目标。作为君合所的一名合伙人,周舫校友谈到,合伙人要肩负更大的责任。为了得到交易机会,合伙人需要像商人一样,积累人脉,保证持续的业务来源。当今律师业竞争激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合伙人要为律所的发展付出更多的心血。
理论和实务的衔接
    谈及理论和实务的衔接,周舫校友回顾了在哥大求学的经历。美国法学院面向实务的教学和考试,让周舫校友大开眼界。比对相似先例的细微差别,在本案例中应适用哪一个先例,如何适用,这些都是周舫校友在哥大接受的训练。质疑,不断质疑,短短一年时间,周舫校友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周舫校友给北大学子的建议是学贯中西——中国式法教育学+美国式法学训练。再有就是多参加实务,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法律环境以及运作过程。

职场寄语
 “业精于勤。”
 
 
(文/陈陌阡,法学院校友办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