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友中心» 校友风采

梁忠英:奉献最美青春,扎根祖国边疆

梁忠英,女,汉族,中共党员,山东人,4494.c威尼斯2014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职于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现于自治区党委编办驻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布隆科瑞克村工作,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

 

梁忠英校友

 

毅然决然,奉献边疆

2017年,梁忠英校友硕士研究生毕业,作为一名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她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没有选择成为一名律师或法官,而是坚定地选择了一条“少数人走的路”,一毕业就奔赴新疆,援疆支边。回忆起当时所做的这个决定,梁忠英校友说:“那会儿选择来新疆工作的同学确实挺少,当时法学院只有我自己来了新疆。”

为什么选择援疆支边,忠英校友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在沂蒙山区长大的她,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从上小学起到考上北大研究生,都得益于党的政策,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的帮助。从小沐浴党恩长大,更加坚定了她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决心。选择了援疆支边,就是选择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建设之中,选择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梁忠英校友表示,援疆支边工作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边疆地区的发展和建设更加需要优秀年轻毕业生的参与。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选调生,梁忠英校友最初的工作是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了更加深入基层、了解新疆的民风民情,在办公室工作了一年多后,她主动申请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来到了位于南疆四地州之一的阿克苏地区,扎根自治区党委编办驻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布隆科瑞克村一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交心。

驻村工作远比梁忠英校友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也与在学校办公室的学生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5+2”、“白加黑”的工作制,缺水、干旱、沙尘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基层工作的不定性、突发性、琐碎性以及与维吾尔族老乡语言沟通上的障碍,都让这份远处边疆的基层工作显得更为困难与复杂,也更加考验人的意志与决心。

梁忠英校友说起自己高中时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多么地激昂澎湃、热血沸腾,或许也正是这份年少时的触动,激励她走上如今这条援疆支边的道路。从山东来到新疆,从海滨绿洲来到戈壁荒漠,第一次见到戈壁荒滩时的那份震撼,一眼望去寸草不生全是戈壁的那份失落,以及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也更加坚定了她为边疆贡献绵薄之力的决心。

2020年,正值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南疆四地州作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梁忠英校友作为村里的扶贫专干,也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位扶贫专干,对贫困户和边缘户的家庭情况一清二楚:谁家是因何致贫的,谁家的母牛什么时候生产小牛、谁家有几只羊、谁家的家庭成员在哪里工作一个月多少钱等等。让忠英校友印象最深的是一户的边缘户。这户人家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男主人因患有肺结核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女主人零散务工维持生计。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窗户上的玻璃碎了一大块,冬天的冷风呼呼地吹进来;家里的灯泡也是坏的,晚上只能靠工作队发的一盏台灯照明;家里除了两张床、一个橱柜外什么也没有。经过研判和帮扶,这户人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富民安居房,沙发、席梦思床、热水器、茶几等家具应有尽有。通过产业帮扶,这户边缘户的羊圈里有了13只羊。通过扶志扶智教育,男主人不再整天喝酒,而是在当地学校附近摆摊卖馕卖水果。通过就业帮扶,女主人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经过努力,2020年该边缘户人居收入7000元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贫困线,他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正向着更美好的小康生活迈进。

 

在边缘户家中开展扶贫工作

 

万水千山,不忘初心

除了驻村干部,梁忠英校友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那就是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在主动报名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后,她将当时仅有11个月的孩子强制断奶,送回山东老家。现在,她和丈夫、孩子相隔着四千公里,一年只能见一、两次面。当问及这件事时,忠英校友的语气明显发生了变化,多了一丝无奈与不舍,但既然选择来到新疆,就要了解新疆、建设新疆。想要了解新疆还是得去基层,必须到农村,才能够真正同老乡“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才能够真正理解新疆。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一位母亲将尚在襁褓的孩子送离身边、和丈夫相隔八千公里?在这背后深藏着的必定是“不忘初心”的理想与信念。

在这场艰难的抉择背后,是来自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和北大校友的关爱。梁忠英校友说,正是单位领导和同事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北大人心怀天下的使命担当,支撑着她走出了丈夫、孩子不在身边的痛苦,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作为北大法律人,她始终铭记着“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的理想抱负,同时也在身体力行着这样一份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新疆联系在一起,同时代联系在一起。

 

春季期间探亲合影

 

扎根基层,驻村帮扶

谈起现在的驻村工作,梁忠英校友有一个最大的感悟,那就是基层工作一定要从村民利益出发。自治区党委编办驻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布隆科瑞克村的驻村工作已经开展了七年,这里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忠英校友说,现在走访入户或者在村里碰见老乡,都会收获一句特别亲切的“亚克西”(维吾尔语的音译,意思是好、棒、优秀),表达了维吾尔族同胞对工作队工作的肯定。她还有一位“亲戚”阿里木,遇到困难就会给她打电话或者来工作队找她,“这是对我工作的支持,更是他(阿里木)对我的信任,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想到我,他把我当成了一家人,我感到特别高兴”,梁忠英校友笑着说。

受母亲的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在忠英校友儿子那里得到了“传承”。今年春节,梁忠英校友的儿子来到新疆过年,得到了当地维吾尔族小朋友们的“热情款待”,“各民族要向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

虽然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也比不上在其他同学们,但梁忠英校友的驻村工作充满了希望与激情。白天在地里干完农活的妇女抱着孩子参加国语学习,他们虽然学的是“你好、红色、公交车”这些最简单的国语,但“那种特别强烈的学习劲头,让人感到特别有希望、特别有激情,我觉得能够把党和国家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好政策落地,让它们开花结果,帮助老乡过上有奔头的生活,满足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切都是值得的”,忠英校友说。

 

经验分享,寄语校友

在采访的最后,梁忠英校友有一些话想对法学院师弟师妹们讲。她号召大家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她说:“基层需要我们,也能锻炼我们,既然选择到基层工作,就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抵制得了诱惑,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不忘初心,不轻言放弃,将所学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