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友中心» 校友风采

詹德民:北大学子,家国情怀

詹德民,4494.c威尼斯2005级本科,4494.c威尼斯国家发展研究院2006级经济双学位,4494.c威尼斯汇丰商学院2009级北大-港大经济学双硕士,毕业后通过海南省党政机关急需紧缺人才计划并经层层选拔进入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工作,现挂职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滨江街道工委副书记。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詹德民校友接受省委组织部安排挂职滨江街道工委副书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上级党组织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积极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北大学子的担当和情怀。

 

 

硬仗敢于冲锋,驻守疫线化解居民难题

庚子鼠年除夕夜,海南省委组织部挂职滨江街道工委副书记詹德民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就匆匆告别了琼海家人,连夜返回海口部署疫情防控计划,大年初一开始带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点和楼宇商铺进行排查,对来自重点疫区人员、发热病人建档立卡进行跟踪管理,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生活物资保障,对居民区、单位自管小区和三无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置卡口,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居民凭卡进出,扫码管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疫情期间,琼山区政府在辖区内设立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安置来自重点疫区人员和本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詹德民校友作为街道工委第一个带班领导,积极带头到服务点参与保障工作,在海口市对滨江街道辖区内江畔人家小区进行封闭管理时,第一时间进驻该小区,带领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冒着浓浓的消毒水气味登门入户开展工作,带头轮班值守,协调各方为小区业主提供生活物资保障,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就医看病等难题。

 

 

挂职当做任职,尽责担当夯实防控系统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詹德民校友也兼顾自己分管的禁毒、信访、维稳等政法工作,科学部署系统防控。结合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禁毒工作,组织开展遍访51名中高风险吸毒人员,寻找到1名去向不明吸毒人员,加强对63名人户分离吸毒人员管理。梳理排查上访人员,特别是重点对拟进京上访人员做好安抚工作,并密切关注其行踪。积极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工作,共排查精神障碍患者167人,其中1人有肇事肇祸倾向已及时送安宁医院治疗。在春节、元宵、公期等重要时间点,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公庙、祠堂、广场等场所进行巡查,杜绝人群聚集现象。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职能部门联合“大接访”制度,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接访群众4次,排查矛盾纠纷4宗,成功化解3宗,1宗正在协调办理。

为加强舆情监控,詹德民校友也积极组织人员对疫情防控工作可能导致的恐慌情绪蔓延事件进行预判并做好处置预案。例如,辖区内滨江绿都小区的2户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来琼人员违反隔离规定擅自外出,消息在小区住户微信群传播后,群众恐慌情绪被点燃,接到群众投诉后,上级部门把该事件列为紧急督办案件,詹德民校友连夜组织力量进入小区排查核实,确认有关居家隔离人员违反规定擅自串门的事实后,立即上门提醒居家隔离的有关要求,重申违反隔离规定的严重后果,并协调物业上门了解住户实际困难,帮助解决隔离期间生活物资配送等问题,确保居民能够安心居家隔离,随后及时通过住户微信群做好安抚工作,消除小区群众的紧张情绪,有效化解了潜在风险,通过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宣传选树典型,示范带动凝聚强大能量

詹德民校友在防疫期间,不忘牢记自己组工干部的身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滨江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社区党员干部挺在抗疫一线,不断挖掘选取身边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将其工作事迹推荐给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党员干部勇当先锋做好表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滨江街道一共挖掘身边战“疫”先进典型29人次,在人民网、《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各级主流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有效凝聚了同心战“疫”的强大正能量,构建起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防控体系。而詹德民校友也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表扬肯定和滨江街道工委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其抗击疫情的工作情况被《海南日报》、人民网、南海先锋公众号等媒体先后进行采访报道。

从除夕之夜离家,到四月份疫情基本控制,除了清明节回家祭祖,几个月的时间里,詹德民校友一直驻守在抗疫一线,遇到困难第一个带头上,遇到危险冲锋在前,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熬夜值班,直到凌晨一两点小区住户的灯全部熄后才回去休息,为确保1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直接睡在了省委办公室……

“回头想想,这可能是我最勇敢的一次。但看看身边,所有奋战一线的党员干部都是这样冲过来的,这就是党旗引领力量。冲锋号一响,党员就没有后退的余地,好在已能看见胜利的曙光。但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我们还得继续坚守。”

“是省委组织部和滨江街道的支持,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同样,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培养,北大的学子,要有一种家国情怀,关键时刻,要有担当,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挺身而出”,詹德民校友感慨。

 

 

北大学子,家国情怀

回顾在北大的七年时光,詹德民校友感慨,过得很辛苦但很充实。本科读了法学,并修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双学位,在两个学位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其仍注重培养自己多方的兴趣爱好,车协、乒乓球、足球,甚至还作为创始人之一创办了“美在心灵”支教组织。

当时还在读本科的詹德民校友出于帮扶家乡贫困学生的目的,作为发起人之一联合同学、校友十几个人于北大艺园二楼商议成立“美在心灵”支教团队,利用假期时间为家乡学生进行励志演讲、学习方法、经验交流等的支教活动。没想到此举不仅受到当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也吸引了全国诸多高校学子加入,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如今,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美在心灵”现已发展成覆盖海南十九个市县的最具震撼力的公益组织,不仅实现了规范化运营,也更多地融入了社会力量,拥有了独立的办公大楼,吸纳了世界各地志愿者9000多人,使得十几万学生受益,更荣获了“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等称号,成为国内外知名的NGO。

而谈及北大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詹德民校友直言,是北大的大师们。“老师们对我们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也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说起北大的老师们,陈兴良老师、赵昆坡老师、楼建波老师等等,詹德民校友都感念在怀。而对于当年的班主任党淑平老师,詹德民校友记忆尤深的是,党老师将同学们邀请到她家包饺子的情形,家里不大,却来了不少同学……党老师对学生的这种关爱和情谊,让他至今心生感动,每次回校,他也会跟党老师汇报近况。党老师来南,带来校友纪念品,他也倍加珍惜,“礼物虽轻,但上面印着北大的logo,就感觉自己依旧和母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我们在哪工作,都要深深感念自己的母校,都要记得自己是北大人。”

对于硕士期间的恩师海闻老师,詹德民校友也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每次回京也都会争取时间到园子里走一走,拜访老师,主动汇报思想和近况。让其感动的,与老师见面,老师因有事要晚来10分钟,也会发信息提前告知他。“对于一个普通的学生,老师都能做到这样……我们的老师,是中国最精英的人物,但他们却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去帮助我们的同学,而老师们最高兴的,就是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各行各业做出成就,不管以后我们走多远,成就多大,北大都是我们的起点,我们所做的点滴努力也是对老师们最好的反馈。”

研三毕业那一年,在京参加完招聘会,到了放假回家,詹德民校友跟几个同学从北大东门出来,就忍不住回头看,走了很远,直到看不见图书馆,那一刻的不舍,直到现在都记得,“即将告别的,可能不是法学院,不是汇丰商学院,而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北大教授给你的,可能不在于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人格的培养,一种担当精神,一种使命感”,詹德民校友感慨道。

从第一次踏入北大校门,已经过去十五年了,每每看到熟悉的老师们在电视里接受采访,詹德民校友仍旧开心又自豪,这是我们的老师!只是当年年轻的老师们现在头发已经花白……

点滴教诲,不忘回报。即使回到工作岗位,詹德民校友仍然感念母校情谊,尽自己所能去回报母校,积极参与09级校友奖学金的捐赠,但是其仍说“很惭愧,能力有限,希望以后能为母校做得更多。”

 

采访后记

对詹德民师兄的采访是在周日晚上线上进行的,虽然加班忙碌了一天,但是师兄仍然耐心细致地介绍自己抗疫工作的具体情况,而提及北大的一切,师兄更是充满了感激,对园子里的恩师们、同学们、北大七年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深情,“北大几年,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感觉很长,也经历很多事情,影响是一辈子的,北大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回顾当下,虽然目前海南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正常生活秩序也已基本恢复,但詹德民师兄仍然没有停歇下来,而是把工作重心转到政法工作中来,一方面继续负责维稳工作,协调各部门做好重点上访人员的安抚,另一方面,对于精神病患者加强管控,维护社会稳定秩序。此外,他还要检查并带领相关社区做好消毒、卫生安全工作,周六周末也会时不时到社区查看,了解情况。即便偶尔有零星时间也是在读书学习,提高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时刻保持学习的能力”是师兄在采访中特别强调的一点,“你身上的知识,你对别人的影响才是最有意义的。”

“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培养,融入社会后,不能清高,不能过于强调自己,但是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