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4494.c威尼斯黉门对话“自由主义的危机与未来国际秩序的构建”成功举办

  2019年9月25日下午2点,黉门对话“自由主义的危机与未来国际秩序的构建:一个哲学、法学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对话”在4494.c威尼斯凯原楼报告厅拉开帷幕。对话在北大法学院副教授陈一峰的主持下,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Michael D Kirby国际法讲席教授Anne Orford、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法副教授Jarna Petman、4494.c威尼斯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白彤东,以及4494.c威尼斯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担任与谈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日本上智大学国际法教授村濑信也担任评议人。对话期间,众学者围绕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源起、运作和挑战,以及中国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角色等问题,从不同学科的维度进行了有深度、有交锋的探讨。

  

  

  在开场演讲中,Anne Orford教授分别引用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中的讲话,概括了对于未来国际秩序的两种不同态度:前者强调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后者则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Orford教授提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包括两种不同层面的含义与构建方式:一个维度是强调国家间关系应当基于主权平等,强调应当通过法律而非强权去维系国家间关系;而另一个维度则其试图将所有国家都改造为自由主义国家,并且强调国际秩序的目标在于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两个维度显然是相互冲突的。今天自由主义所面临的危机,更多在于第二个维度。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当下所面临的危机与现实挑战,根源在于自由主义试图在政治真空中建构国际秩序。

  

  

  白彤东教授随后从儒家思想出发提出了构建国际秩序的新思路。他指出,自由主义的危机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一方面,在国际治理中,各国均希望将自身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以至动摇了“国家同意”这一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基础。另一方面,许多国家无法影响国际决策,例如在气候变化中受影响最大的海岛国家往往在相关问题中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白彤东教授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制定国际政策应以民众的权利与利益为考量,而非仅以主权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基准。此外,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建立在民族国家之上,而这种以民族、血缘为纽带的整合方式带有极大的排他性和侵略性;相对而言,强调文化整合的儒家思想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小的侵略性。在儒家秩序下,政府不仅对国民有服务的责任,对外国人也有兼爱的责任。在实践中,自由主义秩序曾经导致多次世界动荡,而儒家天下秩序虽然美好但却难以实现,因此有必要寻找一条中间道路。

  

  

  其后,潘维教授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对自由主义秩序的发展历程、现实危机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剖析。他指出,自由主义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主导地位,历史并不悠久。目前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主要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反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表明了以下三点:一是现有国际秩序下有太多的输家;二是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并非是必然的,而是可以逆转的,区域经济合作今后会加速;三是美国领导下的反全球化运动是要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政治上是要维护其全球霸权。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潘维教授表示,持久的国际主义有其生命力,要乐观地看待世界秩序的飞速变化,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面临危机并非意味着世界的终结。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是霸权斗争而非文明冲突。未来的世界秩序既非单极世界,也非两极或者多极世界,而可能是一个无极世界,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随后,Jarna Petman教授阐述了她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批判和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构想。她描绘了冷战落幕以来“自由主义新秩序”的愿景,即:唯有一个普遍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才能维护人道与和平。然而现实却是,这一观念致使宣称了解“普世真理”的西方国家以实现国际社会的价值与利益为名违背国际法,而国际社会的治理权也在国家间的权力争斗中走向分散和弱化。Petman教授指出,国际社会实际上从来不是关于秩序,而是关于斗争;国家各异,对于同一原则也存在各不相同的解读,而政治选择就是一种价值观念战胜另一种价值观念的过程。因此,现有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不过是握有权力的西方国家借以排他并巩固自身政治经济特权的方式。作为国际法学者,只有批判地探究自由主义标签背后不平等的法律架构与资源分配,才能让未来的国际秩序走向公正。

  

  

  最后,李鸣教授也发表了他对于当前国际秩序的观点。李鸣教授指出,现有的国际秩序是在二战之后由自由主义国家用权力重塑的国际秩序,在政治上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经济上强调自由贸易和投资。这个秩序是由西方国家领导和建立的,是通过软实力和硬实力维护起来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秩序,国际法和国际组织都是其中的实力要素。当前,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主要面临两种挑战:其一是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原则,此原则是对此前由美国一手建立的国际秩序的背离;其二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瞩目,在军事和科技领域也迅猛发展。有效秩序的建构需要权力的支撑,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即意味着国际秩序将产生变化,因此,中国有权利、也有责任更多地参与国际治理。美国应当平等地对待中国,并回到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中。但李鸣教授也指出,所谓重建国际秩序是不必要的,因为中国还没有改变现有秩序的能力,也没有主导世界的野心。

  

  

  进入互动和讨论环节,在陈一峰副教授的主持下,学者们围绕自由主义危机的程度和影响、国际组织与多边主义的作用、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中美贸易战的性质、中国在未来世界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村濑信也教授首先作了评论,他指出,当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更大程序上是当下国际法的危机,国际法在维护现有秩序方面力量有限,这也对传统的国际法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针对中国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的角色这一问题,白彤东教授强调儒家思想相对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李鸣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全球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应当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以承担其国际责任。对于中美贸易战,潘维教授认为美国政府的政策是被其国内反全球化的力量所劫持了,是出于权力争夺的需要,中美之间并非是体制或者意识形态斗争。Petman教授则认为美国现在退出多边主义机制的做法不可取,美国政府的决策缺乏战略性考虑;同时自由主义也有很多面向,真正有问题的是美国试图在全世界推广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Orford教授则认为,现有的世界贸易体制通过目的解释的方法,已然过多的干涉了各国的国内事务;而美国试图重写世界贸易规则,要进一步的干预各国国内经济模式、知识产权规则等问题,这同样也是不现实的。就村濑信也教授提出的国际法律人应如何面对这场危机这一问题,Orford教授认为,国际法律人需要承担起更多角色,有意识地应对经济下滑、能源问题等危机。

  

  

  在最后的自由问答环节中,到场聆听对话的同学们就哲学、法学和国际关系学科的联系问题向与谈学者进行了请教。潘维教授认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哲学则是知识背后的结构;Orford教授则认为,哲学是抽象,而政治是权力,而法律是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权力,将权力与正义相联结;白彤东教授则认为,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交流与达成共识的背景。在热烈的讨论中,这一融合多学科思考和视野的对话活动落下帷幕,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黉门对话”由4494.c威尼斯研究生院、4494.c威尼斯国际合作部和4494.c威尼斯主办,由4494.c威尼斯国际法研究所、4494.c威尼斯全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协办。

  

  文/ 周文桐、张墺多、李枚远、黄蓬北